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加入收藏 世界创新医学科技中心 欢迎您 现在时间是:
当前位置:首页 > 中医资讯
诊所,才是中医发展的最好形式
0
发布时间:2019-07-20

现在中医被边缘化,原因很多。其中,让中医诊治医院化,就是一个大失误。


真正适合于中医发展的,不是大型综合性医院,而是个体化、个性化的小型诊所。


为什么这样说?其实,好多中医人都明白。


1,更方便普及,解决百姓看病难问题


中医是个性化治疗,其诊断只需望闻问切,无需其他仪器设备进行检查。因此不需要购置昂贵的现代仪器设备,不需要养医院,故收费也低廉,特别适合在农村和社区大量普及。


所以,一个中医即可开设一个诊所,甚至药品也完全可以做到前店后场,自行生产:自种、自采、自制、自用。不仅方便百姓看病,也有助于解决老百姓“看病难,看病贵”的问题。


据悉,民国初年,我国80万中医基本上都分布在农村。一个好的中医,一个诊所,惠及方圆几十里的民众。

 

2,更符合中医诊疗特点


中医诊治的特点,是以人体为本,必须对每一个患者的病机,尽量作出全面的考量,才能辨证论治。对中医来说,同样的病,发生在不同的患者身上、或发生在不同的时候、或在不同时候进行的治疗,都是有区别的。


因此,中医的诊治过程,必须是(医与患)“一对一”的面对面诊治,不可能以产业化式的流水作业,不可能以某种模式进行批量治疗。


而现在医院,因为西医的影响,却正是一个以产业化流水作业、同类病可以模式化批量治疗的场所,根本不利于中医的发展。它更适合于以生理化学、生理物理学为基础、以消灭病毒为主要目标的现代医学(西医),以及进行切除、修补人体某些坏死器官的西医外科手术。


3,更易于发挥中医优势


由上可以明白,个体诊所特有的诊疗方式和诊疗环境,决定了其在学术上更为独立,能够真正发挥中医“简、便、验、廉”的优势为百姓健康服务。

 

而中医医院呢?因为医疗产业化的浪潮,使坚守中医本性的中医院,都成了“穷单位”,坚守中医诊治的中医科室,都成为所有医院中的“穷部门”。之中的中医们,特别是一般中医医生们,也都成为了中国医疗界的“穷人”。


面对如此困境,现在,几乎所有的中医院、中医科室的突围办法,就是只好向西医靠拢:引进高科技捡测设备、卖西药、使用西医的打点滴类治病等“来钱快”的手段。中医师们“一对一”责任感消解,中医疗效水平直线下降。


这是抛弃了自己的发展规律,扔掉了自己的特色,照猫画虎。这样下去,最终会导致中医优势的丢失,中医的消亡。



4,生存危机小


面对中医院中医科室的易于西化,以至于慢慢彻底沦为西医,中医诊所的西化几率要低得多,生存危机要小得多,更易于中医发展的长治久安。


我们不妨看看国外。欧洲很多国家允许用中医看病,但是中医师不准开西药、不准作西医检测,只准开中药、扎针灸,否则违法。这种强制做法,就逼迫中医师们不断提升自我,创新自我,水平和服务当然也越来越好。


英籍华人吴兴旺在英伦三岛开设了一百多家中医连锁店,十多年来生意兴隆。虽然这不过是欧美众多纯中医诊所的代表之一,却足以证明纯中医诊所并不存在“生存危机”。危机其实来自于许多从事中医的人对自己的学科没有信心。


总之,发展个体中医诊所这样一件于国、于民、于中医都有利的事情,国家应当把其作为中国卫生事业的一项战略决策来看待。大力提高基层中医防治疾病的水平,让更多老百姓都能享受并青睐中医服务,真正促进中医的发展。


当下,中医院面临着大好的历史发展机遇,党和政府都高度重视和支持。然而现在全国范围内中医院经营却盲从西医院的发展模式,大大禁锢了中医药的发展。要想让中医“活”下去,就必须改变中医院现有模式。

中医院现有模式是怎样的?

首先,某些中医院并不完全姓“中”。目前全国的一些中医院还普遍存在中医治疗率低、危急重症就诊率低、中草药使用量低的情况。

其次,少数中医大夫不坚信“中”,中医功底薄弱,真正有精湛技艺的中医人才匮乏。中医院临床疗效偏低,老百姓质疑或不信,进而不选择就医。

再次,原有的医疗市场不养“中”,数据显示我国各级医院现行的收费标准中共含有3966项服务项目,而中医项目仅占2.45%。中医不仅价格低,而且收费项目也少,比如一个骨折病人,中医的手法治疗只需要80元,而西医的方法里面有十多项的收费标准,最高到1000多元。


中医院现有模式会带来哪些危害?

1,中西药物并用不合理,中药毒副反应日益彰显

新中国成立后,在“中医好,西医好,中西医结合更好”的路线指引下,“中西医结合”一度成为我国医学发展的方向。时至今日,中西药联用发展到了几乎涉及临床各科的趋势,大到省市级医院,小到乡镇卫生院的中医科,大多是中药与西药并用。但很多情况下,中药只不过是象征意义上的摆设。

如果中西药物联用合理,则有助于增强疗效,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;反之,不合理的配伍或盲目联合,药物之间可能通过发生化学变化、药物互相拮抗、改变酸碱度、破坏有效成分等途径,降低治疗效果,增大毒副作用,从而危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。

2,重复用药,加重人民群众医疗负担

盲目地“中药加西药”,容易出现重复用药现象,使中西药各自的疗效无法确定,两者在体内出现的反应也无法总结,责任无法确认。更重要的是,加重了人民群众的医疗负担,使得“看病贵”的难题无法得到解决。

3,中医学术钻研怠惰,临床水平日趋下降

因为西医单独使用,也会有很好的疗效,于是,许多中医师不肯钻研中医学术,反而从心底里认为:光用西药就有效,钻研苦涩难懂的中医有啥用。长此以往,中医临床水平势必随之下降。

现在许多中医院以中医之名,行西医之实,即使有少数中医师还在为病人开具中药处方,但还是会用西医的思维来操作。而在国外,法律规定中医师(包括韩国的韩医师)“只能开中药不能开西药”,生存的需要迫使他们下苦功钻研中医学术,想方设法用纯中医的方法来提高临床疗效。

中医院发展之路应该是怎样的?

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深刻变化,中医“治未病”优势深得民心,人们对中医的需求日益加大。从市场竞争的角度出发,中医院要坚持走中医特色发展道路,有“特色”才具有核心竞争力。

那么,什么叫做有特色呢?

首先,要突出中医文化特色和中医学术特色。中医院文化建设主要包括医院价值观、行为规范和环境形象三个方面。目前中医院的文化建设普遍存在表面化、形式化和缺乏网络化的问题。要解决这些问题,应该首先明确“精”、“诚”是中医院文化的核心内容。

其次,要突出特色专科和特色专家队伍建设。中医特色专科建设是加强医院内涵建设的重要举措,也是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。一个好的特色专科能够带动多个相关科室共同发展,从而使医院的整体实力大大提升。只有打造一支医德高尚、医技精湛、结构合理、分工明确的专家团队,才能胜任专科建设的各种繁杂工作。

第三,要有特色专技和特色专药。医学专家,尤其是中医临床专家必须有专技,有“绝活”,中医院应该重视挖掘、培养、宣传专家们的专技。特色专药是专家们多年临床探索的智慧结晶,比如一些协议方和院内制剂、药物专利等,是中医院专科建设的核心竞争力。

第四,要突出特色专病。特色专病建设是医院特色专科、专家、专技、专药建设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。只有对某一种病的病因病机进行深入系统研究,制定出一整套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案,才能吸引病人,留住病人。专科有专家,专家有专技,专技用专药,专药治专病,特色建设相辅相成,不可或缺。同时,中医管理部门推进建设专科专病的工作要在政策上给予优惠倾斜,在经费上给予补助扶持。

第五,要注重传承创新中医学术。中医的灵魂在学术,学术的基础在临床,临床的关键是疗效,这些是相辅相成的。对疗效我们要做六个坚持:要坚持中医药研究,不能单搞研究中医;要坚持辨证为主,结合辨病的临床诊疗方法;要坚持以健康医学为主导,疾病医学为手法的医学思路;要坚持整体、宏观的诊治思维方式;要坚持治未病为主,结合治已病的诊疗策略;要坚持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分析方式。

最后,既要突出中医特色又要健全服务功能。突出中医特色和健全服务功能,这两者不是矛盾而是统一的。中医医疗机构要改善技术装备条件,拓宽服务领域。既要认真继承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,又要勇于创新,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,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。

如今国家高层越来越重视中医,出台了若干助力中医发展的政策措施,群众对中医的认可度日益提高,用中医方法治病调理的观念深入人心,只要我们中医人自信自强,中医院坚持走中医特色发展道路,中医事业的辉煌就在眼前。